
走进湖南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,工厂里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,而几个月前的原料短缺差点让这家企业遭遇“灭顶之灾”。
据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业务经理欧阳藩华介绍,之前由于种种原因,运货车辆通行证迟迟办不下来,没有原料,工厂几乎处于停工状态。
株洲高新区工信局在收到企业的求助信息后,第一时间向市工信局申请,上下部门联动,不到12个小时就将入株货车通行证送上门,运送原材料的货车顺利进入厂区。
“政府的帮助缓解了我们当时的困境,就像‘及时雨’一样,这也让我们有信心加快生产,力争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。”欧阳藩华说。
今年以来,像株洲艾美新材料有限公司这样受到疫情影响,生产遭遇困难的企业在株洲市不是少数。为此,株洲市多部门联动,推出多项助企纾困举措。
经济发展,物流先行。株洲市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,适时优化货运车辆、货运驾驶员防控措施,实行货车通行证和驾驶员“白名单”制度,对货车司机实行“即采即走即追”闭环管理。同时,株洲市安排30名正科级以上干部对接30家交通运输重点企业,开展“一对一”精细化服务,有力保障了货运物流安全畅通。
4月19日,工人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城轨事业部生产。新华社记者薛宇舸 摄
记者了解到,在这一轮的留抵退税政策中,株洲市需要退税将近70亿元。“我们按照应退尽退、能退早退、退准退稳的原则大力落实政策。”株洲市委书记曹慧泉说,截至5月底,全市2700多家企业办理留抵退税40亿元,预计退税红利上半年可大部分落实落地。“留抵退税和减税降费增加了地方的产税能力,也给市场主体增加了现金流,为企业扩大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。”
此外,株洲市主动与市场主体对接,创新举措积极为企业当好“服务员”。今年初,株洲市纪委监委组织创建了“制造名城”监督与服务微信群,着力解决市场主体人才、用工、融资、用地、物流、水电气、信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,只需微信群里说一声,热心服务马上到,从以前的“找人办事”转变为现在的“找群办事”。
微信群建立3个多月以来,已解决市场主体急难愁盼问题诉求2.3万件,同时助推市场主体间信息交流碰撞、互帮互动,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。
今年2月19日,株洲市首场“政企早餐会”正式开餐,推动了一些历史遗留问题的有效解决。“以前企业办事要一个个部门去跑,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,现在通过‘早餐会’这种形式,提高了办事效率,也提升了我们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。”株洲联诚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勇民说。
随着帮扶政策逐步落地,株洲市的工业生产正在加速复苏。据统计,今年1月至4月,株洲全市新增市场主体40097户,同比增长162.07%;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.8%。
责编:皮宇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【2022-3-26成长ABC】高楼小学:红色文化浸润 爱驻最美村小
【2022-2-26成长ABC】以爱筑校 护航成长
【2022-01-08成长ABC】株洲市最美村小之丫江桥仙石小学:用心育人 用情润心
【2021-12-11成长ABC】国培育精英 携手促提升
【2021-11-13成长ABC】攸县话,你会说吗?
【2021-10-30成长ABC】“芙蓉学校”花开攸州 乡村教育再添新军
【2021-10-16成长ABC】风雨中的向阳花
【2021-10-02成长ABC】不惧挫折 坚毅前行
下载APP
分享到